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初三年级化学组在北师大胡久华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备课讨论,于12月14日和21日在将台路校区C402教室,通过7次课程顺利实施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低碳行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项目团队与北师大胡久华教授团队合影
参与听评课的专家及教师
整个项目分为前期引导、中期实施、后期展示三个大阶段,16个系列活动。其中项目主体环节在项目导引课、项目探究课及项目展示课。
项目导引课
导引课由生物组的罗莎老师进行讲授,包含四个学生活动。首先通过破冰游戏,班级学生分组绘制团队介绍海报,在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凝聚力。随后,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明确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紧接着,带领学生认识碳中和,理解碳中和的含义,建立实现碳中和的技术框架。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设计碳中和方案”,让学生明确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在海报上绘制项目研究框架。
罗莎老师导引课授课
学生小组展示团队海报
项目探究课1——二氧化碳从哪来?
探究课1由化学组的张言言和乔婉婷两位老师共同讲授。课前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大气中CO2的来源及其原理。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及物质转化的角度入手,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交流汇报大气中CO2的来源及原理。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完善实验方案,体验CO2的产生并尝试捕集纯净的CO2。
学生小组设计并进行试验操作
项目探究课2——二氧化碳能到哪?
探究课2由化学组徐倩老师进行讲授,共分为四个学生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利用CO2的性质及用途来思考降低大气中CO2的可能性,并说明其原理。紧接着,通过猜想“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效果哪一个更好?”,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随后,对如何提高澄清石灰水的吸收效率进行探究,从溶解度、温度、价格等多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下(海洋、碱性土壤)吸收转化CO2的过程。
徐倩老师探究课2授课
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并验证
项目探究课3——降低CO2含量,完善低碳公约
探究课3由化学组党文萍老师进行讲授,共分为四个学生活动。首先,探寻设计低碳行动方案;随后,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目前已有的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讨论收集利用并高效转化利用CO2。的方法;最后,老师借助“我要碳中和”及“低碳星球”两个小程序的计算和使用,组织学生讨论“实现碳中和,国际在推动,中国在行动,个人该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个人日常的低碳行为会给碳中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党文萍老师探究课2授课
项目展示课
展示课由政治组吴越老师进行讲授,共分为三个学生活动。首先,各小组代表汇报展示低碳行动方案,其他小组进行打分评价。接着,班级辩论队针对辩题“实现低碳生活重在思想革新还是技术改进”开展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个人和国际层面归纳实行低碳的对策,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
吴越老师展示课授课
小组汇报低碳行动方案
学生开展辩论赛
宣传海报绘制
在美术组张孟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绘制了“低碳生活小妙招”宣传海报,并在展板上进行展出。
学生绘制宣传海报
在本次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实践中,老师的作用是一名协助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道路上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课后访谈中,学生们表示喜欢上这样的课,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参与项目式学习。同学们意识到,低碳不再是口号,而是真正要践行在日常衣食住行中,为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乔婉婷
摄影:赵婉婷 党文萍
审核:党胜军 吕宏娟 杨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