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附中,思辨永不止步。1月3日晚,清华附中教工团举办第三期“青·悦读”沙龙活动。白雪峰副校长,徐文兵副校长,党委青年委员、校办副主任岑逸飞老师,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吴新胜老师,政治教研组长向丽老师,历史教研组长宋薇老师,地理教研组长刘景奎老师受邀出席活动。政史地沙龙组的18位教师参与了现场讨论,其他各沙龙组的100多位青年参与同步直播学习,活动由教工团书记张祎憧主持。
读书会现场
本期的阅读主题是“清华附中要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在方妍校长的引领下老师们共同学习了林小英的《县域教育何以成为一个话题》郭国柱的《困在时间里的村庄》。老师们结合自身对口支援帮扶经历,围绕县域教育发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李慧蕾老师分享
刘宁老师分享
首先是两位走进大凉山支教的青年教师的心得分享。李慧蕾老师从地理的视角分析大凉山的地域特征,并分享四天的支教经历。她深切感受到,短暂的支教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这在向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传递着温暖的信息——他们正在被看见。刘宁老师梳理了大凉山“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她总结到,孩子们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真正改变,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一片土地。
本次读书会还线上连线了四川省昭觉民族中学教务主任李晓敏老师,她在线上与老师们展开对谈,细谈县域教育的现实和期待,她所处的学校是县城二类学校,孩子们是百分之百的彝族,眼界受到限制,清华附中的对口帮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门,搭起了一座遥远的桥。而现实存在教师负担重、教研待提升等问题也亟待进一步解决。
随后各教研组教师结合学科优势,围绕县域教育的现实问题、相关举措展开讨论。
岑逸飞老师发言
党委青年委员、政治组岑逸飞老师以“用教育帮扶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为题,结合对口支援中的见闻分析附中高质量完成调查研究,高要求组织阶段总结研讨,高标准指导帮助帮扶学校的具体落实,并针对潜在的五大现实之困阐释自己的想法。岑老师最后所展示的美姑县学子的寻梦誓言生动诠释着着支援帮扶的责任与意义,也激发了在座青年教师的热情。
政治教研组长向丽老师点评
政治教研组长向丽老师结合自己的支教经历评价到,支教是行走的思政课,支教中的我们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是走进另一个地区的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每次支教我们也在经历心灵的洗礼和对教育的不断思考。
景钰清老师发言
历史教研组景钰清老师整理了县域教育的历史发展,整体来看,当下的问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域教育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生存技能,最好能够影响家庭。经过长久的努力,国家对于教育发展的方针,从“穷国办大教育”变为“大国办强教育”,我们也有底气面对当下现实存在的问题,展望更好的未来。
历史教研组长宋薇老师点评
历史教研组宋薇老师总结到我们在支教中见众生、见世界,见自己。宋老师进一步从历史的维度将中国与同是后发式现代化国家的日本相比较,明确县域教育是现代化浪潮之下的教育改革问题,并对县域教育的未来饱含期待。
姚佳老师发言
姚佳老师分享了阅读文章《困在时间里的村庄》的感受,她基于地理学科视角浅谈城乡区域关联,从平和的理性认识出发,谈到不平和的真心涌动,再到平和的行动与期待。她说到,回归初心,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追求,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情感和关系的养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支教者,带着答案去,不如捧着一颗心去。
地理教研组长刘景奎老师点评
地理教研组长刘景奎老师点评时结合自身的支教见闻,总结到,而对于教师教学来说,需要回到教育常识,恢复教育常规,回归教育本真。支教应该面对真实的需求,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联系,结合日常备课,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保持交流。
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吴新胜老师发言
清华附中对口支援办公室吴新胜老师则以南涧县对口支援为例,探讨附中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实效,并呼吁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支教行动。
白雪峰副校长总结讲话
白雪峰副校长总结到,“应该看到更远的世界”是一种警醒,只有走得更远,看得到更真实的现实,才更确定自己是谁;同时也要不断反思我们站得有多高,扎得有多深,这样才能知道国家的教育最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我们不可傲慢地夸大自己支教的价值,也不能低估自己行动的意义,正如附中学生的支教理念所说的——“给别人一份梦想,给自己一份成长”。
徐文兵副校长总结讲话
徐文兵副校长最后总结到,阅读使人解惑,读书会搭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平台,青年教师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做了精彩的研讨。我们在今天的分享中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光、切实的进步、梦想的实现,这都在证明支教功在当代,在清华附中搭建的宽阔平台上,我们应当更加努力,放开视野,拔升格局,走向更大的世界!
图文:林嘉琦
审核:张祎憧 杨瑞 岑逸飞
来源:教工团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