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二期“逐美课堂 创美品质——三新教育发展、高品质课堂”主题系列活动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工作站第六期导师制研修音乐组成员和海淀区全体音乐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和交流活动。
“三新教育”通过高度融合学生认知心理、教师认知心理与课程中的专业能力,形成以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浸润实践过程。这将有助于培养一支高水平、高品质的美育教师队伍,推动美育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呈现出清华附中在“三新教育”与“品质课堂”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教学实践,旨在贯彻落实以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浸润实践过程。
清华附中音乐教师王金峰主持本次活动
首先,由海淀区美育中心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海淀区负责人赵方军老师致辞。
赵方军老师致辞
他谈到,“新时代学校美育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教师展示、交流和探讨的平台,通过优质课的推广交流,一是更好地发挥老、中、青的传帮带作用,二是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更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共同的目标就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艺术课堂的高质量发展赵老师强调,音乐教师承担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在这一点上,音乐学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老师们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这一优势,在教研交流中不断反思,让艺术在审美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动的第二环节,由清华附中音乐教研组高山、贺晓宇两位青年教师进行精品课展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师 高山
高山老师,一级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标兵及育人先进个人。
高老师执教课例《桑塔露•琪亚》夺得北京市第一届“启航杯”新任教师教学大赛冠军,《小草》获全国一等奖,连续三届蝉联海淀区教师素养大赛冠军。担任初中童声合唱团指挥及指导教师,高中电声乐队指导教师,指导合唱团参与国家级庆典演出并获积极贡献奖,多次获得市、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金奖,个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高山老师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主讲《蒙族民歌讲座》、蒙古族音乐教学研究深受好评。参与撰写音乐教材及空中课堂录制,深度参与海淀区美育体系构建等研究活动,努力运用好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
高山老师品质课——蒙古族民歌《鸿雁》
高山老师的授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草原牧歌》中的蒙古族民歌《鸿雁》。他以传统的口传心授法,汉蒙双语教授,融合蒙古族舞蹈,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之旅。课程设计紧贴初一学生认知特点,从发声练习至完整表演,循序渐进。教学注重多维度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在欣赏、感知、思考、探究、模仿等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勇于想象、表达与创新。在教学节奏的安排上,重点关注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深化对民歌传承价值的认识,促进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拓宽文化视野。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师 贺晓宇
贺晓宇,一级教师,海淀区优秀艺术辅导教师。
贺老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连续荣获三届海淀区“风采杯”基本功教学成果展示一等奖。研究课《电钢琴合奏——瑶族舞曲》获得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像课评选一等奖,学科融合课《音画畅想》荣获2023年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技能展示二等奖。撰写教学论文,获得4次北京市二等奖。
担任高中混声合唱团、初中童声合唱团指导兼伴奏老师,指导合唱团在市、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中共获得12次金奖的好成绩,个人连续5届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近年来,协助排演了《卿踪跫韵》《春天的夸父》《爱丽丝梦游仙境》《成长的脚步》等大型艺术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实践中收获了成长的幸福。
贺晓宇老师品质课——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贺晓宇老师的授课内容为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贺教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大单元思维”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本课学习中,贺老师启发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形象,借助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小组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辨析与讨论中认识音乐主题,理解交响诗标题性、描绘性的音乐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热情,为大型音乐作品的鉴赏课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鞠红老师分享清华附中美育工作经验
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音乐学科导师组长、清华附中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鞠红老师以《为优雅人生奠基》为题,向与会教师们介绍了清华附中美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清华附中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丰盈内心、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育人目标为引领,秉持“丰盈内心,创生智慧”的美育理念,践行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构建面向全体的三级美育体系和艺术课程体系。积极推动美育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以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浸润实践过程。用润泽心灵的艺术教育丰盈学子内心,用高质量美育点亮学子未来,为优雅人生奠基。
同时,鞠红老师还分享了此次研究课的实施策略,鞠老师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教育的初心和本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教育智慧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为其终身学习和热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海淀区音乐教研员陈文雯老师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陈文雯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一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演唱乐谱,通过视唱歌曲或主题旋律不断提升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从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二是要发挥歌词的表现力,例如《鸿雁》这首歌曲,通过“天上的鸿雁”“地上的秋草”以及“辽阔的草原”借景抒情,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真切的思乡、归乡之情跃然而出,通过生动的文字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杨慧斌老师进行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
第六期名师工作站音乐组学员上地实验学校的杨慧斌老师从指导思想、单元主题与学习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课时安排、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草原牧歌》这一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与建议。杨慧斌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要点虽各有侧重,但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紧密关联、彼此交融的。只是在教学设计的规划上,遵循着层层深入、逐步递进的逻辑顺序,以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起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以及对作品情感与内涵的深刻理解,使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进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有效提升与积累。
高山老师向全区音乐教师进行蒙语教唱
研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王金峰老师伴奏下,高山老师用蒙古族语言向全区音乐教师们教唱了《鸿雁》和《金杯》两首歌曲,并示范了《鸿雁》舞蹈动作的编排。现场的老师们在聆听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与会专家与教师合影
文字:贺晓宇 王金峰 高山
图片:鞠红 贺晓宇 王金峰
审核:鞠红
来源:音乐教研组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