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科技启航 智创未来——2024年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总结会暨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节”闭幕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12-13 作者:  点击数:

12月13日,“科技启航.智创未来”2024年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总结会暨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节”闭幕会在清华附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会议涵盖了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营造沃土的创意市集、陪伴成长的创新论坛、脱颖而出的翱翔论坛和托举成长的培养论坛。

主论坛在清晏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海淀区政府副区长武凯,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以及来自北京市各区教委、教科院,市级基地、区级基地的相关领导专家和部分中学校长、师生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教科院正高级教师、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主持。

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张毅主任主持会议

海淀区副区长武凯介绍了海淀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成果、创新理念和实践举措,为解答“教育强国背景下,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培养之道”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有力的回应。他强调,海淀区的实践真正体现了“科技启航,智创未来”的理念,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海淀区副区长武凯致词

接下来,活动进入区域分享环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分享了题为《坚持素养导向,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的报告;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徐志辉分享了题为《深化机制体制综合改革,构建组织发现培养体系》的报告;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分享了题为《创新推动,协调培养》的报告。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分享区域经验

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徐志辉分享区域经验

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分享区域经验

随后,活动进入了培养探索环节,学生们分别就创意作品、探究作品和科学探秘进行了汇报。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的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无人教室计划》;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汇报了《由学到“教”:雏鹰成长记》;北大附中的学生们则分享了《探索土壤修复,体验科研之旅》。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学生汇报《无人教室计划》、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汇报《由学到“教”:雏鹰成长记》、北大附中汇报《探索土壤修复,体验科研之旅》

在典型引领环节,为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教师培养案例、院士专家报告、“科学探秘”奥林匹克成果和优秀学生创意作品成果代表颁发证书。

优秀组织单位、教师、学生代表

最后,北京教科院院长、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冯洪荣总结一年的工作并做新一年工作部署。“科学节”与上半年开展的“数学节”一样,都是咱们师生自己的节日,是在学校培养的主体时空,基于教育教学的常态和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人群开展的,从班级到年级,从学科到学校,从区域到全市,18个区域320校次的27.5万余师生参与其中,形成了积极的发展态势。他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为:夯土、育苗和托引,以及如何厚植沃土、做大苗圃和助力脱颖。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王攀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北京市创新学院的工作,成立了14家创新分院,举办了数字节和科学节活动。并提出在未来的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坚持早发现、早培养,坚持重协调、重贯通,坚持不掐尖、不功利;要坚持“两院”(市总院和分院)、“两节”(数学节和科学节)、“两营”(夏令营和冬令营)的培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联动。

北京教科院院长、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冯洪荣做工作部署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王攀讲话

分论坛一营造沃土的创意市集

在营造沃土的创意市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学生创意作品创意灵动。

创意市集

分论坛二陪伴成长的创新论坛

陪伴成长的创新论坛包含生生共探、科学探秘,师生共创、创新教学,专家引领、科学家报告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一、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李晟宇老师带来《送球入杯》“科学探秘”奥林匹克项目;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白鑫鑫、张文学老师的《机器视觉与全息投影》研究课;三、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为同学们做了《走进人工智能世界》报告。

“送球入杯”是一项综合了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多领域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团队合作,调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建造一种或几种装置,并应用这些装置在限定时间内将乒乓球安全送入指定杯子。同时注重装置的创造性和送球入杯的完成效益。通过“送球入杯”的挑战性学习,帮学生建立创意应用科学定律,系统化分析并决策,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思维。让想象成为点亮工程的星火。

“科学探秘”奥林匹克项目“送球入杯”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白鑫鑫和张文学两位老师为计算机高研实验室的高一学生带来了一堂跨学科STEM课程——《机器视觉与全息投影》。课程中,老师们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机器视觉与全息投影技术的核心原理,并感受科技如何创造视觉奇迹。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他们分析视频素材,探究全息投影的成像原理,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合作,动手设计成像棱台,并在高研科创云平台上进行编程实践,利用AI技术实现全息投影效果。这门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全息投影技术的浓厚兴趣,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进行创新设计的愿望。他们希望能够探究如何基于全息投影技术制作立体几何数学模型、三维人物,制作能够让人们身临其境的微电影,以及实现互动交互等。

《机器视觉与全息投影》展示课

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带来《走进人工智能世界》的报告。他从人工智能的起源讲起,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区分了不同类型,并详细阐述了人类知识获取与计算机机器学习的方法,特别强调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并用类比法解释了人工神经网络,最后讨论了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现存问题。

《走进人工智能世界》报告

分论坛三脱颖而出的翱翔论坛

在学生科学论坛上,来自八一学校和人大附中的四组同学汇报了《花样滑冰的动作识别与评分系统》、《基于夜间影像的实时卫星-地面协作人口检测系统——LuminPop》、《一种基于三角视差、视星等和统计定标的递推深空光学导航方法》和《DiaryDoodle:基于生物启发式的文字连环画模型》。专家与学生的互动牵引学生们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翱翔论坛学生展示

分论坛四托举成长的培养论坛

在托举成长的培养论坛,发言人分别从区域、学校和教师不同的角度交流在创新培养中的实践探索,顺义区委教工委委员、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主任张军堂分享了《从“一粒种子”到持续“探秘”:顺义区中小学生创新潜质发现的探索尝试》;清华附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徐文兵分享了清华附中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北京景山学校的张凯老师分享了该校在科学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的杜春艳和胡静两位老师介绍了“气动火箭”探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论坛由房山区教委副主任、创新学院房山分院常务副院长于海侠主持。

房山区教委副主任、创新学院房山分院常务副院长于海侠主持培养论坛

培养论坛专家分享

此次大会不仅展示了北京市在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也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为实现“科技启航,智创未来”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文字:居重艳 李晟宇 白鑫鑫 申大山 王诗琦

图片:高虹超 王子纯 科技办公室

审核:王田 谭洪政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