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5日,清华附中教育集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探索工作坊第四期活动及中高级讲师答辩,分别在清华附中西校区及清华大学FIT楼顺利举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探索工作坊自2024年11月正式拉开首期培训的帷幕,在这为期4期的探索之旅中,设置了专家讲座、课程汇报、小组交流等丰富多元的模块,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历史、人工智能方法、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跨学科实践等。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马少平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国家信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东老师、清华大学出版社分社社长丁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郭艳民等培训专家,与来自21所清华附中教育集团校的45名各个学科的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完成了四期人工智能探索工作坊培训。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校长助理王田、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老师全程参与工作坊活动。老师们与专家团队集思广益,共同推进清华大中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在1月4日举行的第四期工作坊中,清华大学的王东老师带来一场前沿的AI讲座,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破解蛋白质结构、重构材料微观三维结构、预测化学反应类别、生物拟态、听声辨位、太空探索、飞向火星、AI谱曲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全方位展示了AI作为前沿科技助力其他学科跨越发展的广阔前景,让老师们对AI的强大赋能有了全新认识。
王东老师作AI前沿讲座、马少平老师作人工智能大模型原理讲座、郭艳民老师作人工智能与媒介创作实践讲座
清华大学的马少平老师为众多教师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Transformer相关知识的精彩演讲。马老师深入浅出,不仅详细阐述了Transformer的基本架构与应用优势,还着重深入讲解了其中的关键——注意力机制和自注意力机制。他通过生动的实例与直观的图示,揭示了注意力机制如何像人类大脑聚焦重点一样,让模型精准捕捉关键信息;而自注意力机制则在处理序列内部元素关系上独具优势,使老师们对这些前沿技术有了清晰且深刻的理解,为未来教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开拓了新视野。
中国传媒大学郭艳民教授则从专业视角出发,带来人工智能与媒介创作实践讲座,围绕AI音频与AI视频两大板块,结合多个实战案例,深入讲解了AI在媒介创作领域的创新应用,拓宽了老师们对于人工智能多元化应用场景的认知视野。
评审专家们从工作坊课后作业中选出了部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这些脱颖而出的老师们,将自己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中的经验与创意倾囊相授,为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优秀教师分享课程设计案例
在活动尾声,老师们一同回顾了四期工作坊一路走来的精彩瞬间,为这段充实的学习之旅画上温馨句号。现场举行了结业、评优与聘任仪式,向参与的老师们颁发结业证书,表彰表现优异的老师并授予优秀教师证书,肯定他们在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中的付出与成长,同时向参与工作坊培训的专家老师颁发聘书。
部分优秀教师合影
王田老师为培训专家发放聘书
1月5日在清华大学FIT楼,经过培训的老师们进行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中级、高级讲师答辩活动,激励老师们持续深耕,携手共建更高质量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教师进行中高级讲师答辩
此次清华附中教育集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探索工作坊的圆满结束,标志着清华附中集团校在人工智能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有望让更多学子受益于前沿且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开启智慧学习新篇章。未来,清华附中将继续砥砺前行,引领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迈向新高度。
图文:汤文坤 毛丽旦 谭洪政
审核:王田 谭洪政
来源:科技办公室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