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文雯教授为清华附中创新书院学子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为学生们开启了认识和探索自我的旅途,引发了学生们对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深入思考。本次课堂由校长助理、创新书院院长王田主持。

校长助理、创新书院院长王田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文雯教授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是学习?学习包括哪些层次和方面?”。她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三方面为大家概括了学习的三境界,即任务型(1.0版)、兴趣型(2.0版)和卓越型(3.0版)。任务型学习者主要跟随老师、课程和考试的要求,学习态度好,能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兴趣型学习者则会科学规划学习目标,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拓展课外兴趣,成绩优良且素养全面;卓越型学习者更是能超前规划人生目标,发展卓越个性品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文雯教授
随后,文教授提到学习有着不同的取向和重心。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与能力,还包括学习思想与方法、思维与信念。不同学习阶段,如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学习重心各有侧重,但学习兴趣与学术信念贯穿始终。她强调,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更要唤醒向善的心灵,培育学习的品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讲座现场,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与文教授互动、探讨。同学们以深厚的阅读积累,解读了柏拉图“洞穴之喻”;以独到的思考视角,提出了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充分展现了创新书院学子的卓越风采。

附中学生积极踊跃参与互动与讨论
此次讲座让附中创新书院的学生们受益匪浅,为他们在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引。王田院长表示,大家可将本次讲座作为一次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路径,在未来努力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中不断前行。
图文:聂文婷
审核:徐文兵 王田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