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清华附中成功举办“课堂革命”优秀教师展示活动(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  点击数:

4月16日,清华附中在华茂楼208举办了“课堂革命”优秀教师展示活动(第二期)。作为第一期市区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的延续,第二期“课堂革命”优秀教师展示活动特邀化学特级正高级教师白建娥、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邱晓云、物理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潘天俊三位学科专家、改革先锋,以课为舟、以教为桥,呈现新课标下传统范式的突破路径。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徐文兵、周建军,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张彪、李劲松,全体一线教师、部分清华附中集团校及对口支援校的教师们共同参与了这一盛会。活动由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张彪主持。

张彪主任主持

授课教师们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带来了一场课堂现场教学的盛宴。他们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多元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让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白建娥老师授课现场

白建娥老师以《化学电池》为题进行化学课的展示,课堂上学生学思结合,知识与动手实验结合,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等多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电池的社会价值。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为分析打基础,以氢氧燃料电池建模,分组实验组装伏打电池加深理解,借助锂离子电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充放电原理。学案设计的三个任务,分别围绕建立、理解和应用化学电池模型展开。这堂课创新教学方式,实验与讲解融合,亮点突出,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邱晓云老师授课现场

邱晓云老师以《蒹葭》为题进行语文课的展示,整节课聚焦感受《诗经》之美,引导学生体会其艺术特征,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唱导入,借跨文化素材与经典作品的勾连,引导学生探究《蒹葭》的艺术特色,同时通过文化节目、生活点滴及特色板书展现文化传承,最后的作业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整节课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在文化自信培育方面表现突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潘天俊老师授课现场

潘天俊老师以《薄膜干涉》为题进行物理课的展示,该课作为光的干涉的第二节课,涉及众多预备知识,以肥皂膜干涉形成彩色条纹为核心,厘清概念,层层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潘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非发光体颜色,再观察肥皂膜,建立薄膜干涉概念,接着定量分析解释现象,最后介绍其应用。课程还融入中科院物理所对肥皂泡光学知识的科普,以及丰富的动手观察实验,将知识与生活结合,不断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物理教学提供新思路,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课堂革命的窗口,更是全体附中人共研共进的成长契机。当创新与守正交织,当智慧与经验碰撞,我们终将在这场教育革新的历程中,看见课堂的更多风景,收获育人的更多成果——正如清华附中在“课堂革命”中始终践行的信念:以教师的示范引领课堂蜕变,以课堂的蜕变成就学生未来,让每一次教学探索,都成为实现“人民教育新示范”“强国教育新样板”目标的坚实阶梯。

听课教师感想:

白老师的化学课以伏打电池实验为媒,铜锌浸入硫酸骤亮如江涛奔涌,将我国西高东低地势类比两极,“电子西迁”拆解电化学本质。邱老师的语文课借《蒹葭》重章叠句,肥皂泡光学涟漪暗喻“伊人”若即若离,板书画意与科学哲思共振;潘老师的物理课吹气间虹彩流转,液膜厚度勾连人生沉浮,重力条纹演绎理性浪漫。这三节课实在是令我感动,无论是物理和化学的实验,亦或是邱老师的悠扬歌声,他们都做到了真正的课堂革命,于现象拆解中注入人文哲思——或引长江之势解电势差,或溯《诗经》起兴观古今情韵,或化液膜厚薄喻生命张力。真不愧是我们学校的大家,我将以三位教师为榜样,鞭策自己成长。

——高中地理 谷丰老师

认真学习了白建娥、邱晓云、潘天俊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清华附中教师的幸福与自豪!他们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师生睿智的和谐统一,生生不息之态!课堂,能感受到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大情怀和格局,更让我看到了清华附中教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丰盈内心学子的育人担当。整个学习过程,我或沉思,或感动,或自省……总之,在往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向几位老师学习,牢记“课比天大”的内心格言,自谨自诫,做一名合格、有担当和使命感的清华附中教师!

——初中语文 向东佳老师

叹为观止!我辈楷模,佩服老师们享受课堂的幸福模样,激励自己也成为这样的老师。三位教师的课堂各具特色,彰显教学智慧。白建娥老师以“化学电池”为线,通过实验对比与模型建构,层层拆解原电池原理,以氢氧燃料电池和伏打电池为例,精准突破学生思维卡点,将宏微转化讲透讲活。邱晓云老师执教《蒹葭》,以歌载文,将经典与《凉凉》《Scarborough Fair》等音乐融合,篆书板书与跨文化对话相映成趣,在吟唱中深化重章叠句之美,以传统文化浸润文化自信。潘天俊老师则寓教于乐,用幽默语言串联物理与生活,引经据典化抽象为生动,课堂妙趣横生。三位教师或理性缜密或诗意灵动或深入浅出,共绘“课堂革命”的多元图景,为素养落地提供鲜活范例。

——初中化学 付静老师

白老师以电池作为导入,贴近了生活,再深入讲解和分析表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邱老师甜美的歌声,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使我这位音乐老师有了很大的启发。她擅长从学生学习本身出发,期间范唱和合唱黄梅戏、京剧、流行的歌曲让同学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享受知识的魅力。整节课从纵向到横向的对比,立体饱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最后提升到民族自豪和爱国高度。潘老师用可爱的泡泡枪,反光的CD盘等物体进行课程导入,讲解物体的多彩反光,讲述了光的折射原理,使物理课变得诙谐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音乐 高山老师

这三节课展现了清华附中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化学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对比氢氧燃料电池、伏打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引导学生建构化学模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语文课巧妙融合《蒹葭》与流行音乐,让学生在诵读和演唱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物理课从肥皂泡现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揭示薄膜干涉原理,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三节课均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既体现学科深度,又富有生活趣味,展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灵活的教学智慧。每一位老师精彩绝伦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

——初中英语 郅明刚老师

化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神奇变化的世界。白老师以有趣的化学实验作为开场,直观的实验现象立刻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老师设计了具有梯度性的问题,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实际应用的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将实验探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化学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科学性。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滕宏宇老师

听了附中本部的名师授课,我受益匪浅。本部的老师治学严谨,他们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在课堂上,老师们不仅能透彻把握教学内容,还善于进行深化拓展,并紧密联系实际,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同时,老师们的授课高屋建瓴,在思维深度方面积极引领孩子们突破与创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此外,课堂上老师们的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了完美融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清华附中嘉兴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历史张文可老师

学生听课感想:

今天参加了“化学电池”一节的公开课,收获颇丰。白老师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了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让我对原电池的构成、电极反应等知识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课堂氛围活跃,小组讨论环节激发了大家的思维碰撞,我积极参与其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堂课让我深刻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电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期待后续能深入学习更多相关内容。

——高2412班 汝思濛同学

这无疑是一节精彩而难忘的课程。最初,我还微感紧张,可慢慢地我发现它跳出了课本的束缚。当邱老师在台上领唱的那一刻,我脑中的思路瞬间涌现,想必是因为歌声的指引,把自己代入至情境中,美妙的韵律和略显伤痛的独特意境复刻了先人们的情感。邱老师幽默的言语与紧凑的安排、巧妙的设计,使课堂确乎变成了每个人的天地,她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记忆犹深。

——初2417班 林敬尧同学

潘老师引人入胜的物理课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薄膜干涉的物理知识,还对生活中的自然之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以道统术,以术御道。书生不应沉湎于汗牛充栋,而更应放眼蛱蝶之翼如,灵鹊之翎羽,泡沫人生之绚烂……潘老师的教诲正是对“道不远人”的生动诠释。

——高2311班 李赫同学


图文:辛晓磊

审核:徐文兵 张彪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010-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