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春意盎然,万物生发。清华附中教育集团·校家社协同育人专项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三次全体会员校大会在清华附中本部水木讲堂举行。本次大会以“共建共育,共商共治”为核心理念,聚焦校家社多方协作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更加完善、立体、可持续的育人共同体。
与会人员涵盖了教育集团内会员校的校领导、德育教师、家委代表以及家长社团骨干,会议形式采用“线下沙龙+线上直播+腾讯会议互动”的混合模式,最大程度提升了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共同命题,展开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共同推进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大会由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唐洁主持,首先由专委会秘书长、本部时任校家委会会长杨立春做工作汇报。她详细回顾了专委会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成果,涵盖需求调研、行动规划、与社会组织的互动等方面内容,展现出专委会在体系化、专业化、项目化方向上所做的持续努力与扎实探索。
“家校合作”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理念层面的认同,更需要在行动上得到实际的支持。在家校对话环节中,由专委会常务委员姜永红主持,高一学部副主任武晓青老师与初一学部副主任曹佩老师分别就“初高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与生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讨论,探讨了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唐洁主持会议、专委会秘书长杨立春做工作汇报、专委会常务委员姜永红主持家校对话
武晓青老师指出,理想的家校合作状态是学生、家长和学部三者紧密凝聚,形成向心力,而家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连接了学校与家庭的共识与行动。曹佩老师则分享了目前附中学生成长共同体取得的显著成果,并提出了关于未来家庭成长共同体的设想,强调家校协同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两位主任一致强调,在面对家校冲突时,理解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他们呼吁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建立基于信任与理解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支持的成长环境。

高一学部副主任武晓青老师、初一学部副主任曹佩老师分享发言
随后,本部家委代表崔天帅妈妈就“个案家长的引导、家校矛盾沟通、家长间矛盾的处理”展开案例分析。她结合实际问题剖析了家委在一线调解中的角色转变、心理支持和共情倾听技巧,强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沟通智慧是缓解家校矛盾、增强协同信任的关键。
这一部分的对话,既有管理者的视角,也有一线家长的情感表达,让与会者意识到,协同育人从来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一种深度合作、一种价值共建的过程。
在现代教育生态中,系统化的项目管理能力是实现协同育人落地的关键所在。在“大型项目管理”环节中,家委代表张靖雯爸爸围绕“大型活动的策划、调研、组织与复盘”进行了详细分享。通过家校共育论坛和家代会的筹办案例,张靖雯爸爸展示了如何借助其企业化项目管理经验,将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事务,打造出一套科学有序、可持续推进的家委运作机制。
这一系列的分享不仅凸显了家委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更深刻反映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委的角色正发生着转变。从过去的“配合型”角色逐渐向“引领型”转型,家委不仅成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更在政策引导与文化共鸣中积极推动学校教育的协同共育、共建共治,推动现代教育治理结构的形成。
“社团活,家校兴”。在“优秀社团组织”分享环节,来自清华附中奥森将台路校区、清华附中合肥学校、清华附中上地学校的家长代表展示了各自学校家长社团的特色与成效。
奥森将台路校区家委会会长胡雨玥详细介绍了校家委会的行政设置。受本部家委体系的启发,奥森将台校区积极开展了五大家长社团,并且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架构和高效的工作流程,成功举办了多场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胡会长还分享了奥森将台校区家委会未来的行动方向,重点围绕家长社团的章程与规范、社群管理的专业能力以及家长社团效能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规划。她指出,教育是一场家校的双向奔赴,而家长社团则像是家校之间的“转换器”,它将分散的家庭力量转化为支持学生成长的有机养分,最终实现学校、家庭与学生三方的共赢发展。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家委会会长孙海燕则分享了如何通过促进家长自身的提升,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深化家校合作与交流。她提出了高质量家长社团的标准:目标清晰、组织规范、参与门槛低、活动有吸引力、成果可视化。同时,她也总结了成功运营家长社团的关键策略:降低参与成本、学校适度支持、注重宣传与传播,这些策略使得家长社团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部校家委G22崔天帅妈妈发言、本部校家委G22张靖雯爸爸发言、奥森将台路校区家委会会长胡雨玥发言、上地学校家委会会长孙海燕发言
从艺术展演、科学实践,到公益服务与心理成长,家长社团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活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线。在推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各校纷纷形成了“家校共设目标、共同策划项目、共育育人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加深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参与感,真正实现了将“育人”从校门内延伸到社区与家庭,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教育共同体。
在回应前两位家委会会长的分享后,本环节的最后,张靖雯爸爸再次以水木清芬家长读书会为例,讲解了“家长社团的规范与传承”。他首先强调了家长社团的“使命”、“口号”以及“我们相信”的共同愿景。随后,他从组织架构的角度展示了清晰的社团组织架构如何推动工作的高效运转,强调了核心团队的职责以及运营流程的不断优化。他指出,传承的核心在于组织与流程的迭代,而真正值得传承的,则是背后凝聚的使命与价值观。

与会人员专注聆听家委代表分享
在会议的尾声,学校领导寄语环节中,白雪峰副校长首先表达了对线上线下与会嘉宾的衷心感谢,并对家委们辛勤付出的努力表示感激。他指出,正是因为孩子们走到了一起,携手追求共同的教育初心,才使得这一场教育旅程充满了深刻的意义。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家长和教师,不仅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自我提升。白校长强调,真诚是最强大的力量,而这种真诚恰恰是教育事业中最宝贵的纽带。

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总结发言
白校长特别提到,这样一个成长共同体将成为我们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支撑力量。他鼓励大家不断提升自我,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成长。面对生活和教育中的矛盾与挑战,真诚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桥梁。他强调,在时代不断变革的背景下,最好的应对之道是保持教育的初心,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虽然教育的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教育的作用可能有限,而个人的成长却是无限的。
白校长的发言不仅为大家注入了情感上的力量,更赋予了每位与会者深刻的价值思考,激励大家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坚持真诚、追求卓越。
在白校长发言后,与会的家长和各分校代表们积极参与了自由讨论与互动环节。通过一系列问答与交流,大家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日常教育中更好地践行家校协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也在充满思维碰撞与智慧碰撞的氛围中走向了尾声。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的聚会,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重申与战略方向的明确。它所呈现出的,不是“家长做什么、老师做什么”的分工讨论,而是“我们一起为了孩子做什么”的使命凝聚。
在当前“双减”政策、“五育并举”战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已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清华附中教育集团作为全国领先的教育共同体实践者,正在用实际行动描绘出一个清晰的方向:让每一个孩子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支持与爱护。
从理念到行动,从个体到组织,从项目到系统,此次会议为全国基础教育界提供了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范式样本。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共同加入这一进程,让“协同育人”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文字:徐琢瑶
图片:张琬婷
审核:白雪峰 唐洁 李冰清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