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一届院士与外籍院士名单,120名院士及30名外籍院士荣耀当选。其中,清华附中高79级校友、清华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筹委会主任刘军教授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殊荣,是对刘军教授多年来在学术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誉,也为正值建校110周年的清华附中增添了熠熠光辉。

刘军教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1年,刘军从清华附中毕业。回首五年的校园时光,他感慨万千:“清华附中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这里有我人生的第一位‘数学引路人’邵光砚老师。”初二时,他加入数学小组,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世界的浩瀚与神秘。尽管当时奥数尚未广泛流行,但清华附中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种下了探索真理的渴望。

一排从左至右:邵光砚(数学老师)、刘军、张颖(语文老师)

高81级毕业合影
带着对数学的热爱,刘军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随后赴美深造。在Rutgers大学学数学时逐渐察觉到数学理论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然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统计系学统计并攻读了博士学位。“统计学成为了我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他坦言,统计学不仅为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更塑造了他独立判断的能力。“在学术生涯中,做出几次正确的判断,远比经历无数次错误更有意义。”他毅然走出舒适区,不断探索未知、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见解。
作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刘军在统计学领域成果丰硕。他参与推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为AI制药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早期提出的算法优化理论,至今已被引用近千次。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他着重强调:“统计学是AI的基石,而新时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模型更具可解释性、如何对预测结果赋予可信度指标、如何在各个细分领域让AI真正落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他鼓励年轻学子以批判性思维直面复杂问题,在简化与复杂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从清华附中的数学小组到哈佛大学的讲台,刘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让我们以刘军等各届优秀校友为熠熠灯塔,汲取他们奋进的力量,在传承清华附中深厚文化底蕴与教育精髓中不断开拓创新,于探索未知的漫漫征途上奋勇前行!

5月6日刘军院士在清华附中举办“现代统计机器学习浅谈”讲座
校友简介
刘军,1981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85年于北京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统计学博士学位。自2000年至今,刘军担任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终身教授,并于2003-2015年兼任哈佛生物统计系教授。他曾任哈佛统计系助理教授(1991-1994);斯坦福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1994-2004)。他于2015年领导创建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并任名誉主任至2024年。2024年7月他以筹建发展委员会主任身份领导在清华大学创建统计与数据科学系。2025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刘军在贝叶斯统计理论等多个领域研究有杰出贡献,对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有深远影响。他获诸多荣誉,如考普斯会长奖、晨兴应用数学金奖等,还成为多学会会士。曾任美国统计协会会刊联席主编等职。截至2025年5月,在国际顶尖杂志等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一本,论文被引9万余次,且已指导40多位博士生、30多位博士后 。
图文:刘军
审核:张洁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