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基教所2025年春季学期工作例会在清华附中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03 作者:  点击数:

7月3日,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基教所”)在清华附中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工作例会。会议由基教所所长、清华附中方妍校长主持,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党委书记张羽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曼丽教授,基教所所长、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罗燕、阎琨,基教所副所长魏军,博士生仇梦真、刘彦妍、董玉雪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一直以来,基教所围绕国家关注的基础教育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坚持推进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本次会议中,一线教育专家与教育研究学者展开热烈交流与深入探讨,展现出长期办好基教所、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和信心决心。

魏军从学生构成、研究方向、就业形式等方面介绍了基教所2024-2025学年人才培养整体情况。刘彦妍、董玉雪分别以《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提升父母学业辅导质量——父母辅导行为分析与干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育人途径及成效评价——一项三个省份的小学五年级学生问卷调查》为题,汇报了基教所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前沿研究。仇梦真、魏军对全国基础教育专项调查《学生问题意识形成与演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说明。

基教所副所长魏军交流发言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借助清华大学的学科平台与资源优势,清华附中和清华附小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方面展开创新探索实践,方妍和窦桂梅对相关成果展开介绍。

基教所所长、清华附中校长方妍发言

方妍表示,当前清华附中提出了“当好人民教育新示范,办好强国教育新样板”的教育理想与“时代为志、育人为本、行动为要”的办学理念,围绕落实“教师队伍、育人模式、课程课堂、文化供给、辐射资源”五大高质量中心任务,学校“十四五”发展圆满收官。伴随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附中走前列、立潮头,组织学校各学科教师代表成立AI未来教育训练营,打造数智时代教育创新先锋队,同时充分发挥清华大中贯通优势,以人工智能为技术依托开展课堂革命,探索人机共融的智慧课堂“示范样板课”。未来,附中还将加快AI教育全场景落地,持续推进软硬件互联互通,实现“分散管理”向“整体智治”跨越。

基教所所长、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发言

窦桂梅详细介绍了清华附小在清华大学支持下共同打造的“AI语文主题教学垂直专用模型”。该模型通过接入主流成熟的大模型,打造语文主题教学引擎和语文学科特色应用,提升师生活跃度、垂直领域准确度。她表示,教育在智能时代正经历认知重启,这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再追问。在融合技术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深化落实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情感体验、感性认知、人文为先等核心理念,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同时利用技术实现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偏远地区学校。

针对会上报告分享的主题内容,与会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为基础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进一步强化了通过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曼丽交流发言

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罗燕交流发言

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阎琨交流发言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教授交流发言

石中英院长在交流中认为,基教所持续的开放交流对推进基础教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清华附中和附小也应该成为我国中学、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在这个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附中和附小已经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做出前沿性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教育学院相关课题组老师要密切与附中附小的合作,努力为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提供学术支撑和服务。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期待与附中和附小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卓越发展。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羽教授总结讲话

张羽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基教所的教育研究工作应当长期坚持实践导向、问题驱动的主要原则,敢于研究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和创新程度,不断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


文字:王子纯

图片:高虹超

审核:方妍 张洁 杨瑞 岑逸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010-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