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第三届2025级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华茂楼B106隆重举行。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由海淀区教育两委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海淀教科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清华附中共同承办,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大中衔接育人新模式。

2025级人工智能实验班开班仪式现场
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领导和专家包括: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韩文弢、海淀区教委基础教育二科科长田园、海淀教科院技术中心主任刘建琦,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张苏,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张彪,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以及人工智能实验班班主任、授课教师及全体2025级新生。仪式由海淀教科院技术中心郑志宏老师主持。

海淀区教委唐建东副主任作领导讲话
在讲话中,唐建东主任鼓励同学们要立足时代变革与国家战略,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生活与治理模式,其影响力已延伸至全球竞争格局。他强调,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是海淀区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无与伦比的实践场域和创新土壤”。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立“科技强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悟“融会贯通”之道,筑牢创新根基;守“科技向善”之心,引领伦理规范,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科技工作者。

海淀教科院吴颖惠院长为开班仪式致辞
吴颖惠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实验班三年来从理念探索到实践深耕的发展历程。她指出,项目通过“四阶段遴选机制”选拔数理基础扎实、创新潜质突出的学生,构建了融合数学思维、工程技术、人文艺术与跨学科实践的课程体系。她强调,实验班不仅是技术学习的平台,更是激发志趣、塑造思维的成长共同体,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敢于发问、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在真实问题中锤炼能力,成为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未来创新者。

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为开班仪式致辞
徐文兵副校长以“尝试一切可能”为主题,从人类文明进步与探索精神出发,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多读书、多运动、多思考。他指出,未来社会需要掌握“三种语言”——母语、外语与计算机语言,并寄语同学们在成长中既要敢于探索未知,也要肩负责任意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为人类担当的使命”。他相信,在人工智能学习之旅中,同学们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越过不一样的高山”,最终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韩文弢老师主讲“开学第一课”
韩文弢副书记以《人工智能与计算思维》为题,为2025级新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他结合自动驾驶、大模型技术等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与当前局限,并鼓励同学们“学好数学、掌握计算思维、勇于探索未知”。
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围绕“大模型与小模型区别”“AI是否具备真正智能”“计算思维在AI中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踊跃提问,韩老师一一予以耐心解答。

学生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交流
当日下午,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还组织了清华园徒步活动与班会课。同学们在交流分享中结识新朋友、熟悉新校园,为即将启程的人工智能探索之旅做好了准备。

5字班同学们在清华园合影
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是区校合作、共育英才的重要平台。2023年以来,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配置、拓展实践资源,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未来,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将继续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丰盈内心、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区域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共同当好人民教育新示范、办好强国教育新样板!
文字:付静 郑志宏
图片:高虹超 郑志宏
审核:刘建琦 徐文兵 谭洪政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