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推进课堂革命,提升教学质量——海淀区进修校下校调研清华附中常态课及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18 作者:  点击数:

为精准把握学校教学情况以及课程建设情况,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不断推进课堂革命,9月18日上午,在海淀区进修校副校长崔琰带领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邵文武、钟建业,中学教研室主任赵岩、副主任张柳、王梦,课程指导中心主任李俊鹏、副主任刘丽丽,评价中心副主任王帅鸣,以及各学科教研员莅临清华附中,聚焦“常规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方法的落实”,助力清华附中课堂革命深入推进,开展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教学常态听评课调研活动。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张苏、李劲松,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尹粉玉、张彪,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唐洁、李冰清,以及各学科教研组组长陪同调研。

学科教研员深入一线:开展教学常态听评课调研

各学科教研员走进不同年级课堂,课后与授课教师及备课组展开细致研讨,既肯定教学亮点,也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为清华附中课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初、高中语文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语文学科的听评课调研覆盖初一至高三全学段。初一学部,教研员徐国珍老师听取丛恩竹老师《陈太丘与友期行》及蒋亚利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课,前者课堂导入自然、“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后者动态呈现“教—学—评”一体化过程,课堂容量大且学生反馈热烈,徐国珍老师肯定两位教师教学目标合理、课堂生成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初二学部,向东佳老师以《黄鹤楼》《渡荆门送别》为例,带领学生通过诵读领略古诗之美;徐利老师围绕《使至塞上》,以“讲、评、教”为理念设计课程,助力学生实现素养与能力双提升,教研员杨华老师高度赞赏两位老师的课程。初三语文调研中,教研员夏满老师针对张梦甜、靳姝菲老师的《议论文阅读指导》提出建议,希望强化思辨能力培养,挖掘议论文阅读在思辨性思维培养中的育人功能,同时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发挥其在审美、思维能力培养及“美育”方面的价值。高一语文组,教研员周曼云、迟淑玲、赵岩三位老师分别听取多节记叙文写作相关课程,肯定教师关注初高中衔接、选题选点佳、学习材料典型、引导路径科学等优点,认为高一语文组备课授课扎实且具有示范性,并提出后续课程设计与推进的建议。高二语文聚焦作文《我言必胜》讲评课,唐中云老师课堂尽显语文研究者姿态,作文研究课意味浓厚;徐越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生命经验,助其找到有意义的表达观点,教研员周曼云和杨夏月老师对两位老师给予高度肯定。高三语文课堂上,李敏婧老师以赠序类文言文开展专题教学,讲解文言文阅读“三步走”思路,教研员杨海威老师肯定其课堂亮点,同时建议在问题把握与讨论引导上细化改进;胡海洋老师针对马约翰班学情,围绕议论文“也说‘在途中’”设计教学重点,杨海威老师认可其学情定位等方面表现,也指出需注意结构与立意关系及深化材料的思想容量。

初、高中数学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数学学科各年级课堂同样亮点纷呈,老师们收获满满。初一数学教研员刘忠鑫老师对初一年级徐蓉与刘春媛老师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一课进行了指导,建议进一步增加开放性环节,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举反例自证,让探究学习真正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初二数学调研中,张晓东教研员肯定罗婧老师《同底数幂的乘法》立足单元整体、帮助学生构建“幂的运算”认知框架的设计,建议关注特殊学生;认可孟培坤老师《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问题难度与深度设置合理,提出可放缓节奏、增设梯度问题链以驱动学生探究的建议。初三海淀区数学教研员薛钟俊老师听取曾慧兰老师《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和丰海娇老师《用列举法求概率——树状图法》两课,肯定教师基本功与教学设计,指出细节问题,备课组表示将不断反思完善。高一数学课堂,李大永、马萍两位教研员老师听取郑策、刘舒眉、李无为、董一慧几位教师的常态课,认为教师因材施教、基本功扎实、剖析概念清晰,且教学中融入育人理念,体现了思维深度与广度。高二数学调研中,黄延林教研员听取张祎憧、康文洁老师的课,充分肯定课堂亮点,提出宝贵建议,促进教师专业反思。高三数学组围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综合应用”开展专题复习,孙宗汉老师课堂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研究兴趣,逻辑严谨且具有思维深度;殷奇韬老师以问题牵动学生思维,优化公式选择路径,教研员邵文武老师高度评价两位老师课程,认为其注重知识传授与方法梳理,值得推荐。

初、高中英语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英语学科调研聚焦各年级教学重点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初一英语备课组围绕“自我介绍”主题开展听评课,课程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教研员谭文明、应劼老师高度赞扬单元整体设计,肯定授课教师素养与应变能力,认为课程推进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初二英语课堂,康喆老师以“用英语解决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王进老师听力活动设计层层递进,两人课程均深度融入单元学科德育,教研员聂成军老师肯定课堂亮点,建议语言知识讲解适量、逐步过渡生词释义方式,并依据学生情况调整课程、及时干预未按要求练习的学生。初三英语教研员刘晓波老师听取一节小说《饥饿游戏》文学圈学生展示课和一节听说课,充分肯定课程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及课堂效果,围绕初三英语教学重点、难点及备考策略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高一英语教研员孙铁玲老师一行听取周小熙、张贤达老师视听课,肯定其教学设计与课前准备,建议优化学案编写、加强课外阅读及基础较弱学生帮扶。高二英语宋子安和李雨洁老师的听力课和阅读课,特别展现了学生在社会议题探讨中的思辨能力和在文本解读中的逻辑分析能力,获得了教研员的高度认可。高三英语教研员栗瑞莲针对2025年北京高考阅读表达题,对文轩、鲁碧珍老师写作指导课展开专项指导,课后强调文本分析需纵向梳理、加强同类文章总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高三英语写作备考指明方向。

物理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物理学科各年级课堂注重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培养。初三物理课堂,胡译文老师从电阻影响因素入手介绍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陈艺灵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介绍相关定义式与定律适用条件,教研员李俊鹏老师给出详细建议。高一物理调研中,教研员崔琰老师听取苏玥老师《自由落体》一课,苏老师借助手机传感器、专业软件及纸带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崔琰老师对其充分准备、精巧设计及良好教学效果给予好评。高二物理课堂,李晓晴老师课程语言兼具科学性与感染力,知识点衔接设置认知锚点,互动与总结得当;俞鹏老师将理论推导与创新实验融合,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教研员马朝华老师高度评价两位老师课程,同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高三邱楠、孟祥来老师的一轮复习围绕“能量”主题,从不同角度讨论功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例题巩固,为后续能量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教研员王春梅称赞邱老师的课,能让学生投入专注积极互动,肯定孟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基本功到位,板书和讨论的问题设计合理。

化学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化学学科调研关注学生实验操作与知识迁移能力。初三化学听评课围绕《氧气的制取 (1)》展开,教研员尹博远、李海刚老师肯定鲍志远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互动、知识点讲解及AI虚拟实验室应用方面的成效,建议增设学案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思路、结合生活案例促进知识迁移及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并建议后续教学注重微观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高一化学教研员支遥、尹博远老师听取李明娟、董多老师《离子方程式书写》课,肯定课程基于学情、以“酸的通性”为明线,通过分组实验衔接初高中知识,搭建思维阶梯,强化证据意识与规范书写,尊重学生主体性。高二化学徐欢围绕“化学反应速率”以生活实例借助实验,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袁晨悦老师聚焦“基元反应”,从反应机理本质切入结合动画,插接复杂反应的基元步骤,教研员陈艳肯定徐欢老师,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讲明白;认可袁晨悦老师的课堂学生活动丰富、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对学生的生成应对自如。

生物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生物学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初一生物课堂,教研员张柳老师、杭跃男老师听取雷红娟、高祺、王艺老师多节生物课,复习课夯实操作基础,理论课将抽象知识生动化,实验课组织有序,教研员肯定教师基本功、逻辑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从核心素养培养、情境创设深度及单元整体设计方面提出建议。初二生物调研中,杭跃男老师听取梁姝颋老师“神经调节”一课,肯定其因材施教的特色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建议从概念呈现形式、活动分配时间方面完善。高一生物课堂,王旭、周芯卉老师同课异构讲授《细胞中的糖类》,王旭老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激发兴趣,体现育人价值;周芯卉老师通过多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演示实验直观高效,教研员田树青老师肯定两位老师课程,还为生物备课组后备人才培养提出建议。高二年级教研员李丽娟走进课堂,全方位观察教学过程,对李琳和刘洋老师的课堂高度评价,称其“日常课上得比研究课还精彩”。高三年级柳忠烈老师听了三位老师的课,肯定王宣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进步,对三位老师的课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点评。因为研究课的契机,李丽娟和柳忠烈两位教研员本周已是第3次到我校听课磨课,耐心分析指点,为后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历史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历史学科各年级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知识体系构建。初一历史教研员肯定刘宁、李亚珂老师《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认为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示范到位且引导合理,同时就课程完成度与学案设计提出改进意见。初二历史课堂,张月瑶老师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赵文龙教研员评价其展现深厚文献功底且学生接受度高。初三历史教研员刘汝明听取李帅老师《美国的独立》和李亚珂老师《法国大革命》课程,建议以核心问题推动课堂、梳理知识核心线索、适当调整授课语速。高一历史张馨月老师讲授《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研员刘汝明、张威、杨红丽、李静听课,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段差异,体现出阶段侧重点的不同,充分挖掘教材史料。高二历史备课组聚焦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复习,以“早期国家政治架构的奠基”为主线梳理制度演变,通过史料对比与概念辨析引导学生把握核心特征,教研员肯定课程注重知识体系构建与高考考点衔接。教研员张威、李静、杨红丽听高三宋薇老师的一轮复习课,宋老师的教学立足于构建纲要加选必知识的结构化,提升学生对新题型、新情境、新设问的应变力。

地理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地理学科课堂设计新颖,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初中地理课堂,周小康老师通过让学生在橘子上画经线、观察橘子瓣角度讲解《地球与地球仪——经线和经度》;汤文坤老师以“星轨”为主线讲授《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引领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教研员张玲肯定两位老师情境取材与课程设计,在学生探究过程方面给出建议。高中地理教研员李慧敏、宋波等听取宁论辰老师高一《地球的历史》、谷丰老师高二《地球运动习题课》和姚佳老师高三一轮复习课,高度肯定三位年轻老师授课过程,从多方面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

政治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政治学科各年级课堂紧密结合学情,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价值观培养。初一政治课堂,程苇航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展开《认识自己》一课,教研员张学风、郝国强建议课堂紧贴学生生活,给予学生安全表达空间,贯穿清晰逻辑结构。初二政治调研中,罗楠怡教研员针对郭佳星、赵明明老师课程建议,新学考开卷考试背景下,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落实学科素养,知识点呈现注重结构化,课堂活动设计规范细致。高一政治课堂,宫宝龙老师从历史事件引入讲解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向丽老师结合学案梳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线索,教研员侯家锋、冯务中肯定课程趣味性强、素材丰富、知识难度适中。高二政治教研员任兴来听取庞瑞翰、黎颖老师课程,建议哲学教学立足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课程情境设计贴合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悟原理、求真理、担使命。高三政治马志群教研员为魏园园老师指出,统练讲评课应避免低效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原则设计教学流程。

音乐、美术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艺术学科调研中,音乐与美术课堂氛围活跃,有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音乐组赵茜老师《走进蒙古族舞蹈》课,通过欣赏舞蹈作品与学习舞蹈动作,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舞蹈风格特征,史渊萍教研员肯定课程让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胡军老师《映山红》课,通过歌曲演唱与音乐赏析,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及老一辈革命者的家国情怀,陈文雯教研员高度评价课程,尤其赞赏教师分享自身与作曲家故事的环节。美术组,海淀区美术、书法教研员听取两节美术课和一节书法课,肯定授课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设计,就提升艺术课程质量提出建议。

体育教研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研组听评课现场

体育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调研聚焦学科特色与创新教学。体育组,海淀区教委教研员胡永恒、张媛媛莅临指导,考察智慧体育设备应用,观摩初、高中体育课堂,肯定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与AI应用效果,提出宝贵建议。信息技术组,钟建业教研员一行听取张予瑶老师《基于Turtle绘制正n边形》和钟健华老师《掌控板控制LED灯》课,两节课以任务链驱动,学生展现良好信息素养与实践能力,教研员肯定教师基本功,建议引入更多真实项目。通用技术组,张桂凤教研员听取孙振杰老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李晟宇老师《燕尾榫2》课,肯定孙振杰老师以“清华二校门”为载体的课程设计,建议融合学习资源;肯定李晟宇老师以真问题导入的做法,建议增加学生自检互评环节。

课程建设座谈会:聚焦实践、剖析问题、共探方向

徐文兵副校长陪同前来调研的课程中心领导参观校园,随后在“我们工作室”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李俊鹏主任、刘丽丽副主任、李辉老师、徐文兵副校长、张彪主任,以及清华附中教科研办公室主任谭晨、清华附中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参与座谈,会议由李俊鹏主任主持。

徐文兵副校长陪同李俊鹏主任一行参观校园

座谈会围绕清华附中课程建设核心工作展开,聚焦集团整体课程建设、集团特色课程群建设、“1+3”课程建设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探讨课程建设的进程与未来方向。

谭洪政主任作报告

谭洪政主任以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例作汇报,阐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本部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集团化人工智能事业发展理念。

徐文兵副校长发言

徐文兵副校长系统介绍附中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与实践经验。

刘丽丽副主任发言

刘丽丽副主任分析集团课程实施效果,包括覆盖成员校数量、学生参与机会,并强调后续规划的重要性。

李俊鹏主任发言

李俊鹏主任作总结发言,提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思路,强调通过多元发展通道,助力学生找到自身发展机会。

此次海淀区进修校下校调研活动,全面展示了清华附中各教研组课堂革命成果,以及附中老师们的教学风采。区进修校教研员团队的专业指导为学校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双提升,为清华附中未来教育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文:各学科教研组

审核:张彪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010-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