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初23学部创新书院的首场集体活动在阶梯教室热烈开场。在周俊院长的主持下,教室里掌声与笑声交织,气氛活跃。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李劲松副校长引荐的、已考入清华大学的两位优秀学长学姐——高22级向可谦与高21级郭添谅。他们围绕“生涯规划”这一核心,分别从“学科竞赛与高考平衡”以及“科研探索与志趣发展”两条鲜明路径出发,为同学们带来了满满的学业“干货”与动人的成长故事,将青春里的奋斗、选择与热爱娓娓道来。

周俊院长主持分享会

向可谦学姐分享自己在竞赛与高考科目中的学习经验、郭添谅学长分享自己的高研实践经历
精研竞赛与高考的“平衡术”
在G22级向可谦学姐的分享中,她为学弟学妹们清晰勾勒出一条兼顾学科竞赛与高考学业的稳健发展路径。面对初三同学可能存在的困惑,她开宗明义:“听课真的有用!”并以自身为例,讲述如何通过高效课堂听讲和扎实的练习,将化学从“拖后腿”的科目转变为优势学科。她强调,高一高二打牢基础至关重要,“每天做两本练习册”的积累,是为了高三能够从容应对,避免陷入“疯狂刷题”的被动。
在学习方法上,向学姐分享了她的“生涯规划智慧”:利用软件高效整理错题,定期复盘;针对语文阅读提炼“内容、修辞、结构、主旨”四大关键点;认为英语提分的关键在于词汇量的持续积累,并亲证其效。谈及竞赛与高考的平衡,她指出,个人兴趣是坚持竞赛的强大动力,正如她因热爱而投身生物竞赛,这份热爱也支撑她度过了高强度学习的阶段。她特别提醒学弟学妹,现阶段无需急于提前学习高中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兴趣、发现潜能,为高中阶段的路径选择做好前瞻性思考。她“反内卷”的心态调整方式,如短暂休息、发展观鸟等爱好,也体现了其在紧张学习中对自身状态的积极管理,展现了清晰规划下的从容与韧性。
高研实践叩响科学志趣之门
G21级郭添谅学长的分享,则为大家打开了通过高端科研项目(高研)探索专业志趣的广阔天地。从小对医学充满兴趣的他,高中阶段积极抓住生物高研项目的机会,走进了中科院实验室,真正触摸科研前沿。他坦言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面临导师变动、研究方向选择等挑战。在重复已知领域与挑战全新赛道之间,他选择了更具探索性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新方向。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科研的艰辛与魅力:遭遇传统靶点的局限,不断查阅文献、寻找新思路。尽管最终因客观条件未能完成全部实验,但他认为这段旅程“值!”。他在主动探索中明确了自身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志趣,并磨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这正是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的自我认知与能力培养。此外,郭学长将“赚钱”的实践也视为一种规划探索,在这些活动中锻炼的分析问题、合作沟通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样迁移到了他的学业之中。他的经历生动说明,生涯规划不仅是学业安排,更是将个人兴趣与社会实践、未来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综合探索,鼓励同学们勇敢尝试,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现“让自己眼睛发光的事”。

互动环节创新书院的学生积极提问
分享会尾声,两位创新书院的学生代表向学长学姐送上礼物,表达诚挚谢意。许多同学仍意犹未尽,将向可谦与郭添谅团团围住,手中记录的小本子早已超越单纯的“知识点”,写满了关于路径选择与个人成长的启发。这场青春与思想的碰撞,不仅让同学们窥见了高中学习的有效方法,更帮助他们在学长学姐真实的成长轨迹中,望见了未来发展的多样可能,初步勾勒出个人生涯规划的轮廓。创新书院的首场活动在掌声与思考中圆满落幕,而一段关于探索、选择与成长的崭新篇章,正等待着初三同学们亲手书写。

两位创新书院的学生代表大家向学长学姐送上礼物

创新书院全体师生与向可谦、郭添谅合影
文字:贾昊旸
图片:高虹超
审核:李劲松 周俊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