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美绘思维”解码AI时代美术教育教学新可能——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清华附中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7 作者:  点击数:

11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清华附中举行。活动由海淀区美术教研员周信达老师主持,包含主题讲座、教师研讨和参观展览三部分。清华附中美术教研组裘昀老师以“AI时代的美术创作教学”为核心开展讲座,系统阐述了“美绘思维”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从美术教育教学回归育人本质和艺术教育的初心,从思维重构到守正创新。

讲座和研讨过后,关君老师和赵兴华老师向会专家与老师们介绍了清华附中建校110周年美术教育成果展,展览共展出各类别学生作品三百余幅,其中包括附中建校110周年特展的110幅美术生作品。皆是一代代清华附中美术教师们和学生们用爱守护与传承艺脉的见证。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美术教育的新可能与实施方案。

同时,此次活动契合清华附中“时代为志,育人为本,行动为要”;“以创新思维重塑课堂”的课堂革命理念,深化学科专业能力,激发学科育人活力,让美育浸润心灵。特别感谢附中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和网络部门AI云校开发团队以及总务部门对此次活动的全力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副主任、美术正高级教师周信达老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陈哩尔老师,以及来自全区的美术兼职教研员和各校美术教师代表共40余人参加活动。

美术组裘昀老师讲座(上)及与老师们参观附中建校110周年展览

“美绘思维”+ AI:让创作教学可视化、可评价、可迭代

裘昀老师的教学理念始于对艺术教育本质的追问。她认为,艺术是人类建造的抚慰伤痛、歌颂生命的心灵家园。这一认知成为“美绘思维”的核心根基:美术教育不应只是应试训练,更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在艺术中找到自我与世界的连接。哈佛大学“零点计划”与多元智能理论为这一理念提供了学术支撑。裘昀认为,在高考命题日益多元的今天,唯有拓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才能让他们在复杂情境中具备核心竞争力。“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信念,让她注重引导学生在艺术中超越现实限制,实现心灵成长。

部分学生美绘思维作品

“美绘思维”的核心是将抽象思维脉络转化为具象图文表达,旨在运用多种思维工具并借助AI数智图文生成,将艺术观点可视化表现。它不只是一幅图,而是感知图—精细图—凝练图的完整过程,重视从低阶思维至高阶思维的跃升。

她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图彩”四步法,将生活经历、研学感悟转化为个性化思维图示。有的学生以鲸鱼造型串联记忆与梦想,有的用九宫格火锅比喻高二生活,在生动表达中建立学习秩序感与热情。

“美绘思维”深度融入教学与考试实践,从课堂到考场的全维度赋能。在美术鉴赏环节,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图绘,主动提炼经典作品中的可借鉴元素;在速写训练中,从校园小鸭子到温情瞬间,都成为记录素材,让作品充满温度与生命力。接受“美绘思维”训练的学生展现出强大适应力。在面对复杂考题时能够从容应对。这一成果也体现在优异的美术联考和校考成绩上。积极引入数智工具助力教学,推荐Magic Poser、Poseit等3D建模工具,让学生在三维空间构建人物动态;通过附中AI云校平台搭建“绘梦者智能体”,借助AI大模型生成创作素材,鼓励学生自主优化参数,在技术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

清华附中美术-绘梦者智能体

“美绘思维”打破了美术教学中应试与素养、技术与心灵的壁垒。它表明,美术教育可以是思维训练、心灵滋养,更是生命表达。当学生学会用可视化思维梳理梦想、记录生活,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应对考试的能力,更是终身受益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热情。

在美术教育越来越注重核心素养的今天,“美绘思维”提供了一份温暖而有力的答案:艺术成为照亮成长之路的光,而思维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艺术与人生的画布上,绘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专家点评:跨学段共鸣的教学创新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副主任周信达老师高度认可“美绘思维”,认为它让美术鉴赏从知识学习转变为可落地的创作能力,将理论、实践与考试需求深度融合,为全市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央美术学院陈哩尔老师指出,“美绘思维”与央美大一核心课程高度契合,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培养路径。她表示,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整合与自主规划能力,正是高校所看重的素养。

专家点评

教师感想

“美绘思维”教学法更新了我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不仅是技巧传授,更是以视觉语言培养整体思维的能力。讲座从理论到案例再到实践,逻辑清晰。美育远不止于画面,更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

——人大附中刘仕奇老师

讲座突破单纯技法训练,揭示艺术考核核心是高度凝练的“综合素养”。学生作品中的每根线条都是经过思考的提炼,是主客观的完美交融。优秀速写作品的价值远超考场得分,是对生命活力的即时萃取。

——一零一中学陈佳欣老师

讲座让我认识到美术课是思维与素养的综合培育。“探究式+研究式”教学让学习真正落地。艺考正从“画得像”转向“会思考、能表达”,这种教学思路既对接升学需求,又回归教育本质,值得借鉴。

——北外附校李寰老师


图文:裘昀 关君 赵兴华

审核:张彪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010-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