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学生天地

清华附中高23学部举办“拥抱AI新时代”讲座

发布时间:2025-03-26 作者:  点击数:

3月26日下午,清华附中在B106会议室举办了“拥抱AI新时代”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清华大学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副组长马昱春担任主讲人。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尹粉玉、张彪以及高二学部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高二14班靳开然同学主持。

高二14班靳开然同学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马昱春教授从学生熟悉的AI大模型切入,通过“学霸培养”的生动类比,系统阐释了AI大模型的训练演进路径。从预训练阶段的“知识输入”到深度强化学习阶段的“自主思考”,直至未来可能实现的协作创造,层层递进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度思考。

讲座现场

在剖析技术影响时,马昱春教授着重强调了AI对教育与学习的冲击。基于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和心理学实证数据,论证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可能引发的认知模式变迁与行为习惯重塑。特别指出当代学生作为“AI原生代”,需警惕过度技术依赖可能导致的核心素养退化风险,包括记忆能力的弱化、抗挫折能力的衰减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抑制等。

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马老师特别展示了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力。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主流AI模型,凸显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八大院士领衔、百余国家级人才支撑的顶尖科研实力,为有志AI研究的学子提供了世界级的学术平台。

清华大学马昱春教授

在总结环节,马老师为同学们提出真诚的建议:在真实的世界里“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把握真正热爱的事情,在家长老师的呵护和引导之下,用心感受生活以获得真正的创新源泉。她强调真正的创新动能源自对生活的细腻感知,鼓励学生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保持与现实的深度联结,以此守护创新思维的本源。

学生积极提问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AI的算力上限”、“AI的思维能力及未来发展”等前沿议题踊跃发问。马老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幽默的表述风格,为每个问题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启发性的解答。整场讲座通过算法思维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激励同学们在技术赋能的AI时代中保持独立思考,点燃了学子们探索AI科学高峰的学术热忱。


文字:靳开然

图片:辛晓磊

审核:徐文兵 张彪 曾建川 尹然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