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清华附中教育集团助力教育强国成长共同体计划“姊妹班”项目启动仪式顺利举行。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老师,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学生会、清华附中对口支援办公室、高23、高24学部主任,部分班主任及二百余名同学在B208阶梯教室主会场参加活动,“姊妹班”学校内蒙古自治区音德尔第一中学、四川省丹巴高级中学、云南省南涧县第一中学、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第一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清华附中高一高二部分班级线上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清华附中团委书记于洺老师对“姊妹班”项目进行了介绍。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实现16个附中班级与帮扶学校结对,今年将由高23、高24学部接力推进。作为教育帮扶创新模式,该项目旨在通过三大维度深化合作:一是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同学们在沟通交流、互学互助中拓宽视野,增进理解,建立友谊;二是探索教育帮扶新模式,以“班级结对”为纽带,形成长效互助机制,为教育帮扶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三是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于洺老师宣布了2025年“姊妹班”结对名单,鼓励各班级积极、创新地开展主题活动,以“跨越山海”的情谊,共同书写教育帮扶的青春篇章。

高二16班简耀远主持启动仪式、团委书记于洺老师进行介绍、“云端”相见
清华附中的两位同学介绍了2024年夏天前往嘉峪关市酒钢三中进行交流的体验。来自飞行器组的梁明烨同学回忆了从火箭外壳的建模打印到推进燃料的制备,再到最终完成火箭组装与试飞的全过程,她深情感慨“北京夏夜的蝉鸣与嘉峪关的晚风,就这样在电流声中编织成同一片期许”。来自戏剧组的许浩诚同学与大家分享了改编、排演话剧《我愿以身许国》的经历。怀着对老一辈两弹一星工作者们的崇高敬意,戏剧组的同学们每天迎着朝阳而作,伴着满天星辰而归,从一开始剧本围读时的生硬到最终情感饱满,来自两所学校的同学们收获了坚固的友谊,“两弹一星”的精神涌动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
两位同学感慨道,教育的奇迹往往诞生在“计划之外”,通过这次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更加理解了鲁迅先生提出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也明白了陆游笔下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带着这段华彩的记忆在青春之路上奋勇前行。
内蒙古自治区音德尔第一中学高二1班张岩同学作为“姊妹班”代表进行发言,他满怀热忱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和班级,并分享了对于这次结对的期待:希望通过经验分享、图书交换等活动学习先进方法,通过文化展示和互访活动增进理解。他相信,“姊妹班”建设将以 “共同成长”为目标,既注重学业提升,更重视情感联结,努力让两地学子在交流中收获真挚友谊。最后,他用“内蒙的风吹向北京”的诗意比喻,表达了对两校携手书写青春篇章的美好愿景。
云南省南涧县第一中学的孔祥统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作为由农村学生组成的班集体,虽地处偏远山区,但普遍具有坚韧品格和强烈求知欲,学生们期待通过与清华附中同学的交流,了解大城市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了解更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想,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氛围。作为教师,他期待能够与清华附中的老师们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他期待双方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构建长期交流机制,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携手共进,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梁明烨、许浩诚同学分享交流感受,内蒙古自治区音德尔第一中学高二1班张岩同学、云南省南涧县第一中学的孔祥统老师发言
活动最后,白雪峰副校长寄语同学们。他首先回忆了2014年“微公益·梦起航”支教项目创设时,带领附中学子来到四川省南部县保城乡保城小学,第一次见到“大山中学校”的感动,以及2019年带领同学们走进大凉山的震撼。他指出,2020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清华附中的学子们也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他强调,新的十年,国家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清华附中也启动了助力教育强国同侪创学成长共同体计划,此次与五所学校众多班级结成“姊妹班”意义重大。他鼓励同学们在交流中进步,在项目中成长,收获友谊,更要志存高远,明确个人与国家责任,为未来中国奉献青春力量。

白雪峰校长寄语同学们
跨越山海少年志,同侪创学共成长。“姊妹班”项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双向奔赴——清华附中学子的弘毅、青铜峡少年的坚韧、嘉峪关学子的执着、音德尔少年的豪迈、南涧学子的质朴、丹巴少年的赤诚,都将在携手同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坚信,这场始于教育帮扶的双向奔赴,终将培育出扎根中国大地、心怀星辰大海的新时代少年,“同侪创学”的种子必将在教育强国的沃土上长成参天大树,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诗篇。
文字:娄赛赛 于洺
图片:行政管理中心
审核:唐洁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