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沙海拾贝,心田寻光——清华附中初23学部德育活动之团体箱庭体验

发布时间:2025-04-10 作者:  点击数:

为深化德育内涵,丰富德育形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4月10日下午,清华附中初23学部开展了主题为“沙海拾贝,心田寻光”的团体箱庭心理体验活动。老师们通过沉浸式的团体沙盘创作,以新颖的形式去反思自己、了解他人,增强集体凝聚力,探索德育新形式。本次活动由心理组周灿灿老师设计主持,张琬婷、靳姝菲、李亚珂老师协助,初23学部全体班主任及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学部副主任周小玲老师莅临指导。

周灿灿老师首先介绍箱庭疗法的原理和步骤。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指出,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箱庭疗法强调治疗者陪伴来访者制作箱庭、欣赏来访者的箱庭作品、倾听来访者的箱庭故事,帮助来访者将自我的心理冲突或矛盾有意无意地进行释放和整理(将潜意识给意识化),情绪得到宣泄,问题得到处理,自我治愈力得到发挥,从而达到问题解决和整合自我的目的。周灿灿老师还结合教师、学生个人箱庭成果,分享她通过箱庭疗法倾听学生故事、发现学生成长变化的经历,充分调动起老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初23学部老师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周灿灿老师介绍箱庭疗法

接下来,全体老师分为四组,开始团体箱庭体验活动。参与者按照固定顺序,依次对箱庭完成一个动作(摆放或移动一个玩具,动一次沙子等)。在制作过程中,成员间不需要各种方式的交流。制作完成后,按照轮次和顺序,每位成员依次分享自己在该轮中动作的原因、想法或感受。分享结束后,成员分别为作品起一个名字,并通过小组商议最终为作品确定一个总命名。

教师分组体验箱庭疗法

活动结束后,周灿灿老师又引导大家深度思考,使老师们能够进一步思考自己在箱庭创作中的思路,并可在未来工作中学以致用,以箱庭为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

周灿灿老师还鼓励大家将箱庭活动中的思考和感受应用于日常教学。教育如同塑沙,既有预设的教案框架,也需接纳突发事件的“意外纹路”;不必追求完美控场,裂缝中也能生长出真诚的师生对话。箱庭隐喻着微型景观中的宏观,每个琐碎日常都有可能是塑造学生心灵宇宙的引力点,藏着隐形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够携带箱庭世界里的“疗愈感”回归讲台,自我关怀。

活动最后,初23学部副主任周小玲老师做总结发言。周老师鼓励班主任创新班会形式,班会不一定要固定在教室中,也可以走出教室,来到心理活动室放松身心,或者到室外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同时,周老师不建议对箱庭制作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贴标签式解读,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能贴标签、想当然地去看待学生某些行为,而要及时沟通,避免误会的产生,倾听并理解他人真正的行为动机,以营造更好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春风化雨助力学生成长。

初23学部副主任周小玲老师进行活动总结


文字:靳姝菲 王子嫣

图片:初23学部

审核:张晓琼 周小玲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