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北京市教委关于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学班主任的心育能力,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清华附中承办的“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实训——市级示范培训——中学班主任班”系列培训之心育工作交流会,4月22日在清华附中顺利举行。此次交流会作为整体培训的关键环节,吸引了全市70余名中学班主任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方法。

会议现场
作为本次心育工作交流会的承办方,清华附中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学校各部门紧密协作,从场地布置到设备调试,从资料准备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邀请了海淀区主管领导和校内优秀教师组成强大的分享团队,为参会班主任带来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会议由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冰清老师主持,参会嘉宾阵容强大,包括清华附中德育副校长白雪峰、北京教育学院心理教育系主任金颖副教授、副系主任马英博士、张泽宇博士、薛野博士,以及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唐洁老师、心理办公室负责人陈明秋老师和优秀班主任代表徐利、徐蓉、姚佳老师和优秀心理教师代表周灿灿老师。他们的专业见解与丰富经验,为参训班主任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中心主任王瑞率先登场,以“班级活动赋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展开分享。王瑞老师深入剖析了社会情感能力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核心地位,结合大量实际案例,阐述了社会情感能力本土化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小学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实践逻辑。她强调,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班会、学科渗透、同伴教育等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社会情感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李冰清主任主持、王瑞老师作分享
清华附中德育副校长白雪峰则围绕“新时代呼唤‘心’教育”这一主题,分享了清华附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教育理念。白校长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清华附中的“心”教育致力于激活师生澎湃心动力,通过尊重、理解、行动、志向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君子文化的教育生态。同时,他强调了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倡导构建家校社成长共同体,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白雪峰副校长作分享
在“润泽心灵,幸福成长—心理疏导工作经验分享”环节,清华附中心理教师周灿灿结合实际工作,详细介绍了清华附中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实践。她介绍了学校面向全体、部分、个别三个层面,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三类工作对象的九宫格工作模式,并从系统取向、积极取向、资源取向三个维度,介绍了我校心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周老师的分享让参会班主任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清华附中优秀班主任代表、紫禁杯一等奖获得者姚佳老师以“家校有共识,成长添助力”为主题,通过一个生动的家访案例,分享了家校协同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姚老师强调,家校沟通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周灿灿老师、姚佳老师作分享
在座谈答疑环节,参会班主任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低龄化、如何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等热点问题向专家和分享嘉宾请教。清华附中优秀班主任代表徐蓉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强调了预处理问题,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让孩子发挥特长的重要性。

学员提问、徐蓉老师答疑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教育系副系主任马英博士对本次心育工作交流会进行了全面总结。她对清华附中为此次交流会所做的精心筹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专家和嘉宾的精彩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心理工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AI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自我认识等内在成长动力,通过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建立意义感、激发内驱力等方式,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她希望各位班主任能够将此次交流会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育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英博士作专家指导
此次心育工作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全市优秀中学班主任代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也为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心理实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清华附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和完善适应学生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培养富有家国情怀、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文字:张晶晶
图片:李冰清 吴梦希 张惠玲
审核:白雪峰 唐洁 陈明秋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