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要求,精准对接初中生成长需求,筑牢青少年法治观念根基,11月20日,清华附中初一学部联合海淀区人民法院成功举办“法润青春•笃行向善”的主题普法活动。海淀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元卿带领18名法官一行走进清华附中校园,通过深度研讨定制方案、法官进班精准授课、法治感悟沉淀内化三大环节,让宪法精神与法律知识融入青春成长,引导学生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涵养向善品格,打造法治教育与校法联动的示范样板。

清华附中教师代表与法官一行合影
深度研讨定方向 定制普法“精准菜单”
首先,清华附中副校长张苏、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冰清携初一学部教师代表与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团队进行了宪法主题普法研讨。双方围绕贴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普法活动设计、形式创新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为校法联动构建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研讨活动现场
张苏副校长在致辞中,对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法院长期以来给予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她指出,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亟需专业、系统的法治引导,此次校法深度联动意义深远。希望借助法官们的专业法律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共同打造精品普法课程,让法律知识走进校园、浸润心灵,在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张苏副校长致辞
李冰清主持本次研讨活动,她围绕当前初中生法治教育的迫切性展开论述,强调随着校园相关法律问题日益凸显,校园法治风险防控与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此次校法携手正是破解这一需求的关键举措,将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坚实的法治屏障。
初一学部道德与法治教师程苇航结合国家宪法日宣传重点与学科教学实际,分享了法治教育实践中的思考与探索。她谈到,宪法教育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内容,生动的案例可以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具象化、生活化。法官们走进课堂“让案例说话”,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也让他们对法官这份神圣的职业充满了敬意。

李冰清主持研讨活动、程苇航老师分享教育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海淀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元卿对学校的法治教育需求作出积极回应。她提出,青少年普法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正确引导”的原则,聚焦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学生身边的常见法律问题,用通俗直白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传递法治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思维。海淀法院一直走在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前沿,如成立“法官妈妈志愿者团队”,开展“少年法庭开放日”“送法进校园”活动,举办“丹棱杯”法治文艺大赛等等。周元卿主任表示,海淀区人民法院将全力支持校法合作走深走实,通过多样化的普法形式为清华附中学生送上专业的法治指导。

周元卿主任积极回应校方的法治教育需求
活动现场,张苏副校长代表清华附中,正式聘请周元卿主任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并颁发聘书。双方达成共识,表示将持续深化联动,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张苏副校长为周元卿主任颁发聘书
法官进班送“干货” 法治课堂生动入心
研讨会结束后,在初一学部主任那妮和教师代表们的引导下,18名法官分组走进初一各班。那妮主任还向法官们详细介绍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接受力快但规则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待加强”的特点,为精准授课提供了有力参考。
接下来,法官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等核心法律条文,以通俗语言搭配校园真实案例,给初一学生带来了干货满满的法治盛宴,互动氛围热烈。

法官们现身说法 法治课堂生动入心
法官通过“判一判”“小调查”等趣味互动激活课堂,针对“翻墙浏览不文明网页”“私自大额购买盲盒卡牌”“沉迷网游”等典型场景,精准解析行为边界与法律风险。结合真实案例,揭露骗子利用屏幕共享窃取资金的套路,总结出“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防诈口诀,帮助学生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针对校园生活中的行为边界,法官详细解读了学生欺凌的四种形式 —— 社交排挤、言语侮辱、肢体伤害、网络欺凌,结合真实案例,明确欺凌行为可能承担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强调“未成年并非违法犯罪的护身符”。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引导同学们既不做受害者,勇敢向欺凌说“不”,也不做欺凌者和冷眼旁观者,在遇到问题时懂得保留证据、理性沟通、依法维权。
案例分析、现场问答、情景讨论等形式点燃学生参与热情,大家在沉浸式互动中明晰法律边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初一学生与法官积极互动回答问题
随后,全场进入庄重的宣誓环节。在法官的带领下,全体初一学子起立,右手握拳举过头顶,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地庄严宣誓:“以法律为基,严守行为底线;以明德为魂,涵养高尚品格;以青春为名,拒绝不良诱惑;以责任为肩,守护校园安宁。争做知法守法、明德向善的新时代青年!” 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每一间教室,既是学子们对尊崇法律、践行规则的庄严承诺,更是法治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见证。

法官们带领初一学生庄严宣誓
在班委的主持下,初一学部各班班主任代表班级,向参与授课的法官们郑重颁发“法治辅导员”的聘书。聘书承载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厚期许,标志着每位法官正式成为班级法治教育的专属指导者,将为学生日常法律困惑解答、法治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持续且精准的支持,让法治护航延伸至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班主任为法官颁发聘书
班会结束后,在初一学部道德与法治备课组的指导下,同学们围绕 “守法与向善”“法律如何守护成长”等主题撰写原创感悟。大家结合课堂所学分享对法律的新认知,表达“以法律为基,严守行为底线;以明德为魂,涵养高尚品格”的决心,让法治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学生感悟与教师评价
龚法官给我们初2507班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严肃且生动的防诈骗与校园暴力普法讲座。讲座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常见诈骗套路,详细介绍校园暴力的危害与应对方法,通过这场讲座,我们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我们积极提问,法官耐心答疑,此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增强了法治观念与安全防护能力。
——初2507班 王碧初
叶海波老师点评:从司法实践到课堂讲授,同学们感受到了法治的权威,对于校园生活的规则和公共生活秩序有了更好的了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立志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
为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班级今天开展了网络安全与防欺凌主题法治班会。主讲郭法官结合真实案例,讲解了《网络安全法》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提醒大家不随意泄露手机号、住址等隐私,不点击不明链接。针对学生欺凌,老师在讲解中清晰说明了辱骂、孤立等行为的违法性,界定了同学交往的界限,为同学们打起了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在问答互动中,同学们纷纷表示会遵守网络规则,主动向欺凌说“不”。通过本次班会,我有了新的感受,“法立,有犯而必施”。今后我不仅会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还会主动劝阻不良行为,遇到欺凌及时向老师求助,用法治思维守护自己和同学的安全。
——初2516班 潘邦道
刘贝贝老师点评:法治让生活更美好,法官说法让同学们增强了法治意识,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杜绝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金风拂槛,天朗气清。在这静谧的初冬时节,我们迎来了“法官进校园”活动。法官老师们以法为舟,以案为桨,从网络空间的言行边界,到校园生活的自我保护;从剖析真实案例,到阐释法律精神,以轻松自然的方式把抽象的法条化作生活的智慧。我们逐渐明白,法律并非束之高阁的规训,而是如阳光空气般,无声浸润、坚实守护着我们每一天的成长。
这场活动在我们心间播下了一粒法治的种子。它让我们懂得,以法为尺正言行,以法为盾护周全。愿这份对法律的敬畏与亲近,伴随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初2518班曾竑毅
刘贝贝老师点评:法治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希望同学们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规范我们的言行,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用实际行动做法治的践行者。
这次特别的班会让我对法律有了更丰富的认知:法律在不同人眼中,可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内心的价值观不完善的人,法律是一种约束自由的网,使他们想做的事情无法达成;对于已有基本价值观的儿童,法律可以规范他们的言行渐渐趋于成熟,避免被误导;对于已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法律是他们的保护者,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不公,维护他们的权利。所以,法律的出现可以使大多数人都对它和整个世界观、价值观有所敬畏,发自内心去理解并认同。这不仅是一种规则和约束,更是对公民的保护,使大家安全、快乐地生活,并尽可能避免不公和罪恶的产生。
——初2510班 李天添
程苇航老师点评:天添同学从不同主体的立场出发,谈到了法律的约束、引导与保护作用,体现了良好的法治意识,希望她带着这样的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有幸聆听了海淀法院谢法官带来的精彩法律课。课堂上,谢法官用真实的案例讲解了网络安全、学生欺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我们了解在遭遇欺凌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我深刻认识到,法律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护栏”,法律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未成年人”的身份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挡箭牌”,任何人都要遵法守法。课程最后,我们全班进行了宣誓,牢记“以法律为基、以明德为魂”的誓言。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学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要从小涵养高尚的品德,知法守法用法,自觉在法律的护航下茁壮成长!
——初2511班李怡瞳
程苇航老师点评:李怡曈同学的感悟真挚有力,既鲜活诠释了法律“安全护栏”的意义,又明晰了未成年人的守法责任,品德涵养与法治意识兼具。
周四,学校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法官进校园”的班会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官给我们的讲解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文明 、防治学生欺凌、明纪守法。在这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中,我意识到了法治并不遥远,法治就在我们身边,而遵从法律更能保护我们自身的权益。
——初2503班高明宇
吴梦涵老师点评:高明宇同学不仅准确把握了普法课程的三个维度,更实现了从“法治遥远”到“就在身边”的认知转变,真切体会到法律对每个人的守护。这种将法治内化于心的成长,正是普法教育最珍贵的收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
此次“法官进校园”普法主题活动,是清华附中初一学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基于学校德育与学科融合核心方向、与海淀区人民法院深度协同精心筹备的育人成果,构建“政策引领—学科依托—实践内化—品格塑造”的育人闭环,让德育渗透于活动开展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育人实效的最大化。前期,在学生发展中心和学部的统筹下,初一道德与法治备课组立足学科教学实际,梳理学生法治认知痛点,法院团队结合司法实践经验,聚焦校园高频法律问题,双方反复研讨打磨,让法治教育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成为德育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未来,初一学部将与海淀区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常态化合作,让法治教育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浸润日常校园,以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成长之路,助力新时代学子在法治阳光下扣好人生 “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文字:那妮 王敏
图片:张玉冰 江立航
审核:张苏 李冰清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